政讯通中心

当前所在:首页 > 人大法治 > 正文

全国人大常委会非遗法执法检查报告提出:推动非遗“走出去”让世界更好了解中国

发布时间:2024-12-17 作者:佚名 来源:中国人大网

  

  

  

  北京时间12月4日,我国申报的“春节——中国人庆祝传统新年的社会实践”在巴拉圭亚松森举行的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政府间委员会第19届常会上通过评审,列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

  春节申遗成功,有利于提升人民群众对文化遗产保护重要性的认识,激发运用传统节日传承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行动自觉,赓续中华文脉;有利于增进中华儿女的文化认同,增强民族向心力和凝聚力,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有利于深化国际社会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理解,为全球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提供中国经验,为世界文化多样性贡献更多的中国色彩。

  春节列入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是中华文化走出去的优秀案例,不论是对于增进海内外中华儿女的文化认同、践行全球文明倡议,还是对于树立文化自信、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都具有重要意义,映射着中华文明必将继续在促进人类可持续发展中发挥重要作用。在此次春节列入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之前,我国的端午节和二十四节气分别在2009年和2016年被列入此名录。

  就在春节申遗成功的第二天,北京时间12月5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委员会审议并通过我国“羌年”“黎族传统纺染织绣技艺”和“中国木拱桥传统营造技艺”三个非遗项目从“急需保护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转入“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再加上春节申遗成功,至此,我国共有44个项目列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非遗名录、名册,总数居世界第一,其中,列入代表作名录39项,列入急需保护名录项目4项,入选优秀保护实践名册1项。

  近年来,我国一大批体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具有历史、文学、艺术、科学价值的非遗项目得到有效保护,非遗保护传承工作取得一系列重要成果。中国珠算、二十四节气、藏医药浴法、太极拳、送王船、中国传统制茶技艺及其相关习俗等相继列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以鲜明的中国特色、中国风格、中国气派,展示国家文化软实力和中华文化影响力。

  值得一提的是,在今年,根据全国人大常委会2024年度监督工作计划,全国人大常委会组成执法检查组于5月至9月对《中华人民共和国非物质文化遗产法》实施情况进行了检查。这也是非物质文化遗产法实施以来,全国人大常委会首次对该法开展执法检查。

  非物质文化遗产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中华文明绵延传承的生动见证。如何进一步深化非遗国际交流合作,进一步推动非遗“走出去”,促进提升中华文化国际传播效能,助力构建中国话语和中国叙事体系,使非遗成为深化文明交流互鉴、增强中华文明传播力影响力的重要载体,也是此次执法检查的一个重点。

  执法检查报告专门提出,加强宣传展示,增强非遗传播力影响力。一方面,要创新传播方式,拓展传播渠道,把宣传展示非遗深度融入文艺作品质量提升工程、文化惠民工程、文明创建工程、全媒体传播工程和国家文化公园建设中,推动非遗以人们喜闻乐见、广泛参与的方式推广开来,拉近非遗与人民群众的距离,增强非遗传播效能。

  与此同时,要将非遗内容贯穿国民教育始终。深入推进“非遗进校园”,将非遗有机融入课程体系和教材体系,融入思想道德教育、文化知识教育、艺术教育和体育、社会实践教育各环节。打造中小学非遗特色传承基地,加强高校、职业院校非遗学科体系和专业建设。广泛开展非遗社会实践和研学活动,支持非遗代表性传承人参与授课和教学科研。出版更多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群众的非遗通识教育读本。充分利用图书馆、博物馆、文化馆等公共文化设施开展非遗宣传展示活动。

  报告还建议,加强非遗研究阐释。加强国家非遗研究专业力量,建设国家级非遗研究基地。加强对非遗生动呈现中华文化独特创造、价值理念、道德观念等方面的研究和宣传,为推动做好中华文明起源的研究和阐释、构建中华文明标识体系、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作出新贡献。(朱宁宁)


原文链接:http://www.npc.gov.cn/npc/c2/c30834/202412/t20241217_441541.html
[免责声明] 本文来源于网络转载,仅供学习交流使用,不构成商业目的。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在30日内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