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讯通中心

当前所在:首页 > 政策解读 > 正文

全面加强知识产权保护 为高质量发展提供法治保障——《河北省知识产权保护和促进条例》解读

发布时间:2024-01-16 作者:佚名 来源:河北省人大网

  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保护知识产权就是保护创新。2023年11月1日,《河北省知识产权保护和促进条例》正式实施,8章68条内容围绕知识产权的培育与创造、转化与运用、行政保护与司法保护、社会保护与自我保护、服务与保障等进行规范。

  “近年来,我省知识产权保护和促进工作取得了长足进展,但也存在一些亟待解决的问题。”省人大常委会法工委副主任马桂旺介绍,省人大常委会把加强知识产权保护地方立法作为优化营商环境、保护各类市场主体合法权益的重要举措,条例的出台实施,将为推进知识产权强省建设,促进我省经济高质量发展提供坚实的法治保障。

  强化知识产权培育创造要素保障

  2023年,我省知识产权培育创造工作亮点颇多:1至8月,全省新增专利授权8万件,同比增长8.4%;12项专利获第二十四届中国专利奖,其中金奖、银奖各1项,优秀奖10项;全省国家科技型中小企业入库数量达到20894家,同比增长超过115%。

  知识产权一头连着创新,一头连着市场,是科技与经济结合的纽带与桥梁。如何让科技创新更好推动经济发展?

  “条例对鼓励知识产权的培育创造、促进知识产权的转化运用、强化知识产权服务保障等作出明确规定,强化知识产权培育创造要素保障,推动知识产权创造活力持续迸发。”马桂旺介绍。

  条例规定,综合运用财政、税收、金融、产业、科技、人才等政策,推动建立市场主导、政府引导、社会参与、产学研服相结合的知识产权创新体系。鼓励设立知识产权基金,规定省政府设立专利奖,对产生较好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专利给予奖励。

  在促进知识产权的转化运用方面,条例明确,完善知识产权转移转化机制,推动知识产权与产业发展融合,促进知识产权运用。鼓励知识产权与技术标准有效融合,支持自主知识产权的创新成果转化为国际标准、国家标准等。建立健全专利导航制度,针对重点行业、重点领域开展专利导航服务,加强知识产权交易、产业知识产权运营等平台建设,鼓励和支持高等学校、科研机构和企业联合建立科技成果转化平台。

  推动知识产权事业高质量发展,离不开良好的服务保障。条例规定,加强知识产权保护中心、快速维权中心、信息服务机构等知识产权公共服务机构建设,将知识产权创造、运用情况纳入专业技术人员职称评价内容,对知识产权专业技术人才评定职称实行分类评价,对在知识产权保护和促进工作中作出突出贡献的人员可以按照规定通过绿色通道申报职称评审。

  “此外,条例还规定我省应当加强与北京市、天津市以及其他省(区、市)有关部门在知识产权创造、运用、保护、管理、服务等方面协同协作,完善案件移送、联合调查、协助执行、联合执法等工作机制,推动专家智库、数据信息、服务机构等资源共享,促进创新要素有序流动、高效配置,加快推动知识产权向现实生产力转化。”马桂旺表示。

  构建知识产权“大保护”工作格局

  “目前河北在保护知识产权工作中有哪些难点堵点?”“如何推动知识产权、成果交易等服务机构与科研单位创新活动全面对接,持续释放科技成果转化的叠加效应?”立法过程中,相关工作专班深入省内外企业、高校、科研机构等开展了系列“小切口”专项调研,并在网上向社会公开征求意见。

  “我们发现,在知识产权强省建设深入推进的同时,我省还存在知识产权产出质量和转化效率有待进一步提升,知识产权行政管理能力和保障能力有待进一步加强,以及维权成本高、侵权成本低等问题。”马桂旺介绍。

  全面加强知识产权保护,激发全社会创新活力。条例在行政执法、司法保护、社会保护和自我保护四个维度作出规定,凸显全链条、多层面的综合保护理念,不断健全知识产权“大保护”工作格局。

  侵犯知识产权和制假售假案件有跨领域、跨区域等特点,知识产权领域重大案件执法需要多个部门协作。为破解此类难题,条例规定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应当组织有关部门建立知识产权保护联合执法机制,开展部门会商和信息共享,加强对侵权集中领域的监督检查和办案协作。政府及有关部门针对不同的知识产权客体实施相应的保护制度,省、设区的市知识产权主管部门应当依法受理专利侵权纠纷行政裁决申请。

  知识产权行政执法和司法保护“双轨制”是我国知识产权保护的特色和优势。条例强化知识产权司法保护,要求建立健全知识产权保护行政执法与刑事司法衔接机制,推动行政机关和司法机关在违法线索、监测数据、典型案例等方面的信息共享,依法查处知识产权违法犯罪行为。人民法院应当加强知识产权专业化审判机制建设,通过繁简分流、在线诉讼、巡回审判等方式,提高案件审判效率。人民检察院应当加强知识产权民事、刑事、行政案件法律监督,开展知识产权领域的公益诉讼。

  条例还明确要强化知识产权社会保护和自我保护,对相关单位和个人、市场主体、电商平台、展会、专业市场、重大活动、广告的保护,以及行业自律、合规承诺制度等进行了规范,鼓励支持社会力量参与,建立和完善知识产权纠纷多元化解决机制,鼓励有条件的知识产权服务机构在境外设立分支机构或者代表处,提升涉外服务能力。

  明确知识产权“严保护”政策导向

  2023年9月4日,省市场监督管理局公布了一批市场监管领域典型案件,邢台市南和区市场监督管理局(知识产权局)执法人员在某仓库检查时发现大量“力狼”牌、“朗仕”牌、“奥丁”牌等宠物粮食。经查,相关当事人所销售的商品均为私自购买自封袋分装商品,其行为属销售侵犯他人注册商标专用权行为。

  “侵犯知识产权,轻则给企业造成经济损失,损害其品牌价值,重则抑制企业创新和发展,破坏营商环境。”省市场监督管理局副局长赵彦军认为,条例明确了知识产权“严保护”的政策导向,加大了对知识产权侵权行为的惩处力度,有力提高了对侵权者的威慑力。

  重复、恶意侵权将从重处罚。条例规定,知识产权主管部门、管理部门在查处知识产权违法行为过程中要求当事人提供相关证据,当事人无正当理由拒不提供或者伪造、销毁、隐匿有关证据的,知识产权主管部门、管理部门可以对其从重处罚。对侵权人以相同行为再次侵犯同一知识产权的,知识产权主管部门、管理部门应当对其从重处罚。

  设立失信惩戒制度。针对滥用知识产权、中介服务失信等现象,条例规定省人民政府知识产权主管部门、管理部门应当会同政务服务等部门开展知识产权领域社会信用体系建设,建立健全信用评价、诚信公示、守信激励、失信惩戒和信用修复机制,进行信用分级分类监管。

  在加强重点行业、领域监管方面,条例鼓励和支持高等学校、科研机构和企业联合建立科技成果转化平台,要求利用财政资金兴办的高等学校、科研机构应当成立或者明确知识产权转移转化管理机构。高等学校、科研机构利用财政资金形成的专利和植物授权品种,转移转化比例低于全国同期同类平均转移转化比例的,由知识产权管理部门或者其主管部门对单位负责人进行约谈提醒、督促整改。

  打通知识产权“快保护”关键环节

  知识产权作为一种无形产权,由于其权利本身的特殊性、侵权判定的复杂性,权利人维护自身合法权益时常常面临“周期长、取证难、成本高、赔偿低”的问题。

  “‘快’,是条例的一大特点。条例打通了知识产权‘快保护’的关键环节,结合工作实际,设立了快速确权、维权、纠纷处理机制,有效畅通了我省知识产权保护的通道。”省人大常委会法工委办公室主任张培林介绍。

  建立快速确权通道。条例要求县级以上人民政府知识产权主管部门应当推动知识产权快速审查服务能力建设,按照国家规定配合做好快速审查和优先审查。县级以上人民政府知识产权主管部门应当加强知识产权公共服务平台建设,发布知识产权政策和公共服务事项清单,提供信息检索查询和咨询服务,公告知识产权转移转化信息,涉及商业秘密的除外。

  建立快速维权机制。条例要求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应当加强快速维权中心等知识产权公共服务机构建设。电子商务平台经营者应当完善知识产权保护机制,防止平台内经营者侵犯知识产权行为,为平台内经营者提供知识产权识别、快速维权服务,配合有关部门依法查处侵权行为、处理纠纷。

  建立快速处理机制。条例规定任何组织和个人有权向知识产权主管部门、管理部门投诉举报侵犯知识产权的违法行为。县级以上人民政府知识产权主管部门、管理部门应当公开投诉举报方式和渠道,依法及时处理投诉举报,并对投诉举报内容和投诉举报人的信息予以保密。

  此外,条例还明确,自然人、法人和非法人组织有故意侵犯知识产权、受到行政处罚或者承担侵权赔偿责任等三种情形之一的,三年内不得进入知识产权快速授权维权通道、不得参与知识产权表彰奖励申报。


原文链接:http://www.hbrd.gov.cn/system/2024/01/08/101263443.shtml
[免责声明] 本文来源于网络转载,仅供学习交流使用,不构成商业目的。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在30日内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