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州市人大:打好监督“组合拳”, 在助推全国文明城市创建中彰显人大作为
“奋进新时代”主题成就展自9月底在北京展览馆开展后广受关注,江苏单元中,徐州潘安湖湿地公园……一幅幅赏心悦目的美景,让观众不仅直观感受到美丽徐州的绚丽多彩,更从一个侧面见证徐州生态文明建设取得的显著成效。“来到这里,最吸引我的是徐州的美景,文明城市创建让百姓真切感受了徐州的变化与美好。”一位来自江苏的参观者说。徐州,这座城市美丽蝶变的背后,凝聚着全市人民的智慧与汗水,也离不开徐州市人大常委会的倾情关注和监督推动。今年,是新一届市人大及其常委会履职的开局之年。新常态、新使命呼唤新作为。徐州市人大常委会始终坚持在服务大局中找准定位,强化责任担当,紧扣民生热点进行监督,是市人大常委会为创建文明城市所采取的重要举措。
推动落实市十七届人大一次会议代表议案
今年,贾汪团朱连芹等10名代表提出的《关于推动落实〈徐州市文明行为促进条例〉,助力全国文明典范城市创建的议案》被列为市十七届人大一次会议代表议案。《徐州市文明行为促进条例》已于2021年3月1日起正式施行,为我市文明行为促进工作作出全面规范。《条例》的出台,填补了我市精神文明建设的立法空白,为提高公民道德素养、巩固提升文明创建成果提供了坚强的制度保障和法治遵循,对于更好满足人民群众不断增长的高品质生活需求、切实增强人民群众幸福感获得感具有重要意义。文明行为促进工作是一项提升社会治理水平,促进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工作。
为进一步做好市人大代表议案的办理工作,7月,市人大社会建设委员会召开专题座谈会,研究和推动市第十七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第0003号议案《关于推动落实〈徐州市文明行为促进条例〉、助力全国文明典范城市创建的议案》的办理。会议指出,办理好人大代表议案建议,是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坚持和完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重要思想的具体体现,是密切联系群众、关心民情民意的重要渠道之一,要高度重视、认真办理,把代表意见建议办实、办细、办好。下步工作中:一要深化思想认识,站在用法规向社会传导正确的价值取向,让公民的文明素养与城市发展相匹配,从而推进文明城市建设的高度来认识和推动。二要深入学习宣传,加大对《条例》的学习宣传力度,充分发挥《条例》的示范引领作用,推动形成社会新风尚,让文明的行为方式能够内化于心、外化于行。三要深纠问题短板,定期开展专项整治活动,积极探索执法创新,提升执法成效;坚持教育引导与执法治理并举,文明执法、公正执法,使《条例》更加贴近群众,更富公信力、亲和力。四要贡献人大力量,发挥人大的监督职能,通过专题调研、专题询问、议案办理等方式,推动《条例》贯彻和创建工作;要发挥代表密切联系群众的桥梁纽带的作用,把《条例》宣传解读好,并在日常生活中带好头、走在前、树标杆,倡导和引领广大市民认真学习践行《条例》,不断提升文明素养。
立法“织密”生态环境“网”
7月29日,《徐州市骆马湖水环境保护条例》在省十三届人大常委会第三十一次会议上获得批准。《条例》明晰了各个部门职责,禁止了圈圩养殖、随意采伐等十三类行为,最大亮点是徐州和宿迁开展跨行政区域立法协作,共护一湖碧水。淼淼骆马湖,是全国第七大、全省第四大淡水湖,水域总面积395平方公里,其中110平方公里在徐州新沂,是新沂人民的“母亲湖”,也是徐、宿两地人民共同的饮用水水源地。她有着灌溉、调洪、航运和水产之利,是江苏省认定的苏北水上湿地保护区,是南水北调的重要中转站,也是江淮生态大走廊的生态绿心,其生态区位价值与资源优势不言而喻。然而,长期以来,骆马湖因管理层级多、管理事项多,根据《条例》,两市将以“联合湖长制”为抓手,采取联席会议、联合监测、联合执法等方式,共同分享监测数据、适用协调统一的执法程序、裁量基准和处罚标准;针对水环境治理中共同面临的堵点、痛点、难点,在工业污染、农业面源污染、航道污染等各方面规定了具体实在的措施;与流域管理机构、省属机构有效衔接,保障水资源合理使用;建立横向生态补偿制度;引入“建设生态护岸、保护物种多样性和生态平衡”等理念措施,从而推动骆马湖水环境保护工作迈上区域协同、全方位治理的新台阶。
为了加强建筑垃圾管理,推进无废城市建设,保护和改善生态环境,根据相关法律、法规,结合本市实际,今年,我市制定《徐州市建筑垃圾管理条例》。关于关闭、闲置或者拆除建筑垃圾消纳处置设施、场所,条例规定应当按照封场绿化、复垦或者平整方案,采取必要措施,防止环境污染。关于城市道路施工作业建筑垃圾管理,《条例》予以规范:在城市道路进行管线铺设、道路开挖、管道清污、绿化等施工作业,产生大量建筑垃圾,影响道路及周边环境,应当在施工完成后24小时内将建筑垃圾清运完毕。关于装修垃圾管理,装修垃圾涉及千家万户,是建筑垃圾管理的重点和难点,《条例》明确了实行装修垃圾管理责任人制度,对装修垃圾装袋、捆绑、临时贮存、运输作了全流程规范。
调研老旧小区改造擦亮幸福底色
由于建成年代较早,城市老旧小区普遍存在失养失修失管、市政配套设施不完善、社会服务设施不健全等问题。民生无小事,枝叶总关情。今年,市人大常委会坚持为民惠民,坚持把文明城市创建与“敢为善为务实落实”作风大提升行动同安排、共部署、双推进,聚焦群众“急难愁盼”,切实把创建文明城市的过程变成为民办实事的过程。围绕人民群众普遍关心的全市老旧小区改造情况议题开展调研活动,在此基础上,汇集提交有价值的意见建议,为党委、政府科学决策提供参考。
初冬时节,走进今年新改造的建国小区三期,只见道路硬化、干净整洁,绿化树木错落有致。这个小区之前是典型的老旧小区,也是2022年全市老旧小区改造项目之一。建国小区三期建于1996年,共有19栋楼房,78个单元,1400多户居民。小区居民王女士说:“我们家是第一批搬来的居民,刚来时看哪里都好,现在已经有20多年了,到处都有破损,和新建的小区相比,设施也落后了。今年,市人大常委会调研组来俺小区进行调研,现场与俺们交谈,听取居民的意见建议。如今,我们小区进行了改造,疏通了下水道,整修了路面,小区改造后,居民们可开心了。”建国小区三期只是2022年我市老旧小区改造的一个缩影。今年市人大常委会组织调研组对全市小区改造情况进行调研,第一站就来到该小区拉开调研序幕。调研成果得到市委市政府主要领导批示肯定。
讲好身边事,群众听得懂。老旧小区改造,是民生工程,也是民心工程,是深化文明城市创建重要举措,也是办好民生实事的有力抓手,是居民们的一致期盼,也是市委、市政府关注和关心的重点工作。在市人大常委会大力推进下,2022年,我市下达老旧小区改造计划125个(省计划任务106个),涉及建筑面积248.94万平方米、房屋797栋、居民2.64万户,计划总投资8.19亿元。今年,改造项目开工率为100%,截至11月底125个项目全部完工。通过老旧小区改造,让居住在老旧小区的居民从“忧居”改善到优居、宜居的良好生活环境,提升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普通人的生活,是社会进步的生动注脚。在厚实的民生实践背后,折射出市人大将文明城市创建与推进老旧小区改造调研相结合民生情怀。民生改善没有终点,徐州,正以厚积薄发、笃行不怠的姿态阔步向前,以民生为底色,书写美好生活的时代答卷。
执法检查倡导绿色生活方式
垃圾处置关系人民群众日常生活,对于推进生态文明建设、提升社会文明程度、创新基层社会治理都有着重要意义。垃圾处理这件关键小事背后,是大写的人民情怀。“我们的小区文明整洁,环境优美,物业公司还会在楼道及显著位置设置宣传栏、悬挂宣传标语,以及通过业主微信群来普及垃圾分类知识,现在我们都是在家里就把垃圾先进行分类,再下楼定点投放,小区环境卫生跟以前大不相同,还是人大执法检查为我们老百姓想得周到。”徐州市某小区居民刘大爷说。
垃圾虽小,却牵着民生,连着文明。做好生活垃圾分类工作是提高市民生活质量、倡导绿色生活方式的现实需要,也是提高城市文明建设水平、推动绿色低碳发展的重要标志。生活垃圾分类工作是一项民心工程,人民群众有呼声,人大就有回应。今年上半年,市人大常委会开展《徐州市生活垃圾管理条例》执法检查,创新监督方式、丰富检查形式,既有事先指定的明察,又有随机抽选的暗访;既有实地检查、台账审查,又有集中座谈、个别交流等。通过灵活运用多种形式,精准查找梳理5个方面26个具体问题,紧盯问题、倾情发力,市政府认真吸纳、倾力解决,促进了我市生活垃圾管理持续改善。一路上,从绿色生活的新风尚到全民参与的新格局,我市分好了资源,聚起了人心,畅通了脉搏,提高了效率。
在推进生活垃圾分类工作中,徐州市始终坚持“软硬兼施”,多措并举,全面提升分类质效。在“软”的方面,坚持从鼓励居民源头分类做文章,充分发挥党组织战斗堡垒和党员先锋模范作用,将垃圾分类与“我为群众办实事”“党员到社区报到、为群众服务”等活动有机结合,培育了一批垃圾分类党员“志愿者”;深入开展“垃圾分类进校园”系列活动,形成“小手拉大手”、“一个学生带动一个家庭”的良好格局。在“硬”的方面,不断完善城乡生活垃圾分类体系,有序推进收集设施提质改造,不断更新收运车辆,提升分类收运能力,计划到2025年,城市居民小区生活垃圾分类覆盖率达到100%,农村地区生活垃圾分类覆盖率达到60%,生活垃圾回收利用率达到40%。
一抹“志愿红”满城文明风
“文明”,是一座城市的幸福底色。文明,是衡量区域发展成色的重要标尺。“文明”也是一个单位的内在品质。今年,以志愿者为引领,市人大机关积极参与创建活动,发挥好人大在文明城市创建中“主人翁”作用。亲历创城——浇灌“文明之花”,一抹“志愿红”变成一片“志愿红”。市人大机关干部职工在我市路口的文明交通志愿服务点,都站着一名“红马甲”,他们手持小红旗,一边微笑劝导行人和车辆遵守交通规则,一边协助交警维护交通秩序,用善意的提醒和引导,向市民们宣传文明出行理念,倡导市民日常出行要遵守交通规则,共同践行文明安全,交通安全的理念。树立了一盏盏文明的信号灯。不畏酷暑严寒,风雨无阻,常年开展文明劝导,传递文明新风成为一道亮丽的风景线。
仲冬时节,行走徐州城乡大地,河流穿城而过,水清绿岸、鱼翔浅底、候鸟翔集……一幅“水清岸绿景美”的生态画卷徐徐铺展。近几年来,市人大常委会坚持推动法律实施,推动生态优化,绿色生态发展走深走实,为打好生态环境联防联控联治攻坚战夯实法治保障。每年坚持听取审议市政府关于环境状况和环保目标完成情况的报告,全力支持政府加大环境污染治理力度,妥善处理污染治理与经济发展的关系。围绕推动打赢污染防治攻坚战,坚持每年检查一部涉及环境保护的法律法规,先后对《环境保护法》《大气污染防治法》《水污染防治法》《土壤污染防治法》实施情况进行检查,切实提升执法效能,督促政府采取有效措施,着力解决污染防治突出问题,推动了全市生态环境质量的持续好转。制定了关于推动乡村公共空间治理的决议,督促各地采取有效措施,以乡村公共空间治理擎动乡村振兴战略实施,通过上下联动、持续监督,全市城乡环境明显改善。连续七年检查《徐州市山林资源保护条例》和《徐州市城市重点绿地保护条例》实施情况,经过持续跟踪监督,全市重点绿地养护水平不断提升,山林资源得到较好培育和保护。其中文中开头提及的潘安湖湿地公园被列入我市第一批城市重点绿地名录,仅是我市城市重点绿地保护的一个缩影。支持政府着力打好生态环境联防联控联治攻坚战,促进了生态环境质量进一步好转,推动我市全国文明城市、中国人居环境奖、中国十大最具幸福感城市的创建和评选。擦亮生态底色,筑牢绿色屏障,如今的古彭徐州,蓝天白云已成常态、绿水青山随处可见,风景这边独好!让文明成为“最美徐州”鲜明标识。
党的二十大报告中关于“广泛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提高全社会文明程度”的内容在我市引发热烈反响。市人大常委会主任王安顺说:“下一步,我们要认真学习领会党的二十大报告精神,深入推进文明城市创建,汇聚文明力量,绘就文明底色,弘扬城市文明新气象,让文明之花在全面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徐州新实践的新征程中火热绽放,贡献人大力量”。这句掷地有声的话语久久回荡。(作者 张信民)
原文链接:http://www.gzrd.gov.cn/tszs/61129.shtml
[免责声明] 本文来源于网络转载,仅供学习交流使用,不构成商业目的。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在30日内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处理。
最新加入
习近平在二十届中央纪...
2025-01-07全国公安刑侦部门深入...
2025-01-06最高检召开专家学者座...
2025-01-03邓立军到四川建筑职业...
2025-01-02河南睢县“志愿服务乡...
2024-12-25念好“四字诀” 写...
2024-12-24同仁市人大开展“七个...
2024-12-24同仁市扎实推进人大机...
2024-12-24自治区党委常委会召开...
2024-12-24
热门资讯
司法反腐力度空前:昨...
2020-07-09原平轩岗煤电浩然煤业...
2020-08-20辽阳县人民检察院对程...
2021-04-27新来的病人不用中药,...
2020-04-16中央重磅发声:加快错...
2021-01-13甘肃省人民代表大会常...
2020-04-16甘肃省人民代表大会常...
2020-04-16山西省人民代表大会常...
2020-04-1654起农村乱占耕地建...
2021-04-27阳奉阴违的轩岗煤电公...
2020-08-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