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津市华侨权益保护条例(草案)
第一条 为了保护华侨的合法权益,充分发挥华侨在本市经济社会发展中的作用,根据宪法和有关法律法规,结合本市实际,制定本条例。
第二条 华侨在本市行政区域内合法权益的保护,适用本条例。
本条例所称华侨,是指定居在国外的中国公民。
华侨的身份需要界定和确认的,按照国家和本市有关规定执行。
第三条 华侨权益保护应当遵循平等保护的原则,凝聚侨心、汇集侨智、发挥侨力、维护侨益,为侨服务。
华侨享有宪法和法律法规规定的公民权利,履行宪法和法律法规规定的公民义务。
华侨的合法的私有财产不受侵犯,其私有财产权和继承权受法律保护。
第四条 本市鼓励、引导华侨在对外开展经济、社会、文化、科技、教育、环境保护等领域的合作交流和民间友好往来中发挥桥梁纽带作用。
第五条 市、区人民政府应当加强华侨权益保护工作。
市、区侨务部门负责本行政区域内华侨权益保护工作的协调、指导和监督,加强华侨权益保护有关法律、法规和政策的宣传;其他有关部门按照各自的职责,做好华侨权益保护相关工作。
华侨权益保护工作所需经费列入本级财政预算。
第六条 本市各级归国华侨联合会依法维护华侨的合法权益,反映华侨的意见和诉求,为华侨提供政策咨询和法律服务。
第七条 区、乡镇人民代表大会代表选举期间,在本市的华侨可以在原籍地或者出国前居住地进行选民登记,参加选举。选举委员会应当依法做好华侨选民登记工作。
市、区人民代表大会和政治协商会议可以邀请华侨列席会议。
华侨有权依法在本市申请成立社会团体,依照法律法规和章程开展活动,其合法财产受法律保护,任何组织或者个人不得侵犯。
第八条 华侨在本市办理金融、教育、医疗、交通、电信、邮政快递、社会保险、财产登记、住宿登记、婚姻登记、房屋租赁和买卖、投资创业、税务、公证、机动车买卖、机动车登记及驾驶证申领等事务,需要提供身份证明的,可以凭本人的护照证明其身份。华侨办理前述事务依法还应当提供其他证照材料的,依照有关法律法规执行。
有关部门和单位应当采取完善网络信息管理系统、优化办事程序等有效措施,为华侨办理相关事务提供便利。
第九条 华侨申请回国来本市定居的,可以由本人或者经由国内亲属向市侨务部门申领《华侨回国来津定居证》。华侨本人应当在《华侨回国来津定居证》签发之日起6个月内按照规定到公安机关办理常住户口登记。
第十条 华侨因境外直系亲属病危、死亡或者限期处理境外财产等特殊情况急需出境,需要在本市办理相关手续的,公安机关出入境管理机构在接到申请人提供的有效证明后,应当优先办理。
华侨可以向本市公安机关出入境管理机构申请换发、补发护照,申请往来港澳通行证、往来台湾通行证及签注。
第十一条 华侨在本市因购买房屋等取得不动产权利的,不动产登记机构应当依法登记发证。
华侨对其在本市的私有房屋,依法享有占有、使用、收益和处分的权利,任何组织或者个人不得侵犯。
历史遗留的华侨私房问题,按照国家和本市有关规定处理。
第十二条 华侨在本市的私有房屋、华侨投资设立的企业和华侨投资开发用地因公共利益需要被征收、征用的,应当按照国家和本市有关规定给予合理补偿和妥善安置。
依法征收华侨在本市的私有房屋,征收人应当履行告知义务。华侨不在国内的,征收人可以通过其在国内的亲属或者代理人协助通知房屋所有权人,也可以通过公告或者邮寄送达方式通知房屋所有权人,并与其签订补偿安置协议。无法达成补偿安置协议的,依照法律法规规定处理。
第十三条 华侨出国定居前承租的公有住房与本市居民享受同等待遇,并可以由其同住亲属继续租住,按照本市居民同等标准缴纳房租。
第十四条 支持华侨、华侨投资企业和华侨社会组织进行专利申请、商标注册、著作权登记以及知识产权评估、交易、转让等活动。
依法保护华侨、华侨投资企业和华侨社会组织的专利权、商标权、著作权等知识产权。
第十五条 华侨在本市办理继承遗产、接受遗赠和赠与的,有关部门应当根据华侨的合理请求,提供协助。
华侨有权处分所继承的遗产、接受的遗赠和赠与,任何组织或者个人不得非法干预。
华侨在本市的投资收益、知识产权中的财产权益以及其他合法收益,可以依法被继承。
第十六条 华侨子女可以按照有关规定,在本市监护人户籍所在地就读义务教育学校,享受本市户籍居民入学同等待遇;监护人的选择,依照民法典的规定确定。学前教育机构应当对华侨的外籍子女入园提供便利。
华侨学生可以在其父母出国前或者其祖父母、外祖父母户籍所在地参加高中阶段考试招生,与当地户籍学生享受同等待遇。
华侨学生报考本市联合招收华侨、港澳台地区学生的普通高等学校的,教育主管部门应当按照国家和本市有关规定予以办理。
第十七条 华侨与用人单位建立劳动关系并签订劳动合同的,用人单位和华侨应当依法缴纳社会保险费。参加社会保险的华侨依法享受社会保险待遇。
华侨出国定居前已经参加国内基本养老保险和职工基本医疗保险的,其基本养老保险、职工基本医疗保险个人账户应当继续保留。华侨回国在本市再就业重新参加基本养老保险和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后,其出国前后的养老保险、基本医疗保险关系按照国家和本市有关规定接续、计算缴费年限及个人账户储存额。
华侨达到领取基本养老金法定条件的,按照国家和本市规定享受相应的养老保险待遇,其中参加职工基本医疗保险的华侨累计缴费年限达到本市规定条件的继续享受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待遇。华侨领取基本养老金后出国定居的,可以按国家和本市有关规定继续领取基本养老金。
第十八条 华侨在本市就业的,用人单位和华侨应当按照规定缴存、提取和使用住房公积金,华侨享有和本市职工同等住房公积金待遇。
第十九条 华侨在本市居住期间,遇有基本生活严重困难,可以依法申请临时救助,符合临时救助条件的,其居住地的街道办事处、乡镇人民政府应当按照国家和本市有关规定给予救助,居民委员会、村民委员会协助做好相关救助工作。
经济困难的华侨可以按照国家和本市有关规定获得法律援助或者司法救助。
第二十条 鼓励和支持华侨、华侨投资企业和华侨社会团体依法自愿参与公益事业和慈善活动。
华侨、华侨投资企业和华侨社会团体捐赠财产用于慈善活动的,依法享受税收优惠;由境外捐赠用于慈善活动的物资,依法减征或者免征进口关税和进口环节增值税。
华侨、华侨投资企业和华侨社会团体依法捐赠财产用于公益事业,依照法律、行政法规的规定享受企业所得税和个人所得税方面的优惠;由境外向公益性社会团体和公益性非营利的事业单位捐赠的用于公益事业的物资,依照法律、行政法规的规定减征或者免征进口关税和进口环节的增值税。
第二十一条 华侨在本市登记设立的纳税人,可以依法享受相应的企业所得税、增值税和个人所得税优惠政策。
第二十二条 在中国境内设立的华侨投资企业可以依法参加政府采购,任何组织和个人不得以不合理的条件对其实行差别待遇或者歧视待遇。
第二十三条 鼓励和支持华侨在本市投资,助力天津高质量发展。有关部门应当按照各自职责,做好华侨投资兴业的服务和保障工作。
鼓励华侨投资企业发挥与海外联系广泛的优势作用,开展对外投资和经济技术合作。
任何组织和个人不得非法干预和侵犯华侨投资企业依法享有的经营管理自主权。未经法定程序,不得擅自查封、扣押华侨投资企业的财产或者责令其停产停业。
华侨在中国境内的出资、利润、资本收益、资产处置所得、知识产权许可使用费、依法获得的补偿或者赔偿、清算所得等,可以依法以人民币或者外汇自由汇入、汇出。
第二十四条 鼓励和引导华侨发挥人才、技术、资金等优势,在本市战略性新兴产业和先进制造业、现代服务业、现代都市型农业等领域创新创业。华侨和华侨投资设立的企业或者其他经济组织持有的科技成果,可以采用转让、作价入股等方式,开展成果转化活动。
政府主导的人才引进及创新创业资金、科技专项资金、各类产业发展扶持资金等,对华侨投资设立的研发机构或者企业予以同等支持。
第二十五条 华侨回国创新创业,可以按照规定参与本市人才创新创业类计划,享受人才项目和留学人员回国创业等优惠政策,获得相应的工作待遇和生活条件保障。
市、区人民政府及有关部门应当为华侨人才及其家属办理户籍、医疗、教育、住房、出入境等手续和项目申报、科学研究等提供便利。
第二十六条 华侨在本市从事专业技术工作的,可以参加专业技术职务任职资格评审,其在境外从事专业技术工作的年限和成果,可以作为评定专业技术职务任职资格的参考依据。
第二十七条 金融机构应当依法为华侨投资者提供金融服务。支持华侨投资企业依法通过信贷、发行股票和债券等方式融资。
第二十八条 市、区人民政府及有关部门在制定公共政策时,应当考虑和反映华侨的合法利益与诉求;涉及华侨重大利益调整的,应当通过线上线下多种方式召开座谈会、听证会、论证会等,征询侨联组织和华侨代表的意见和建议。
第二十九条 市、区人民政府有关部门应当为华侨提供政策咨询和信息服务,运用网上服务平台实现侨务服务事项网上咨询、网上申报、网上办理、网上反馈。
鼓励和支持企事业单位和其他组织为华侨就业创业、投资发展提供政策分析、法律咨询、风险防范等中介服务。
第三十条 华侨、华侨投资设立的企业、华侨依法成立的组织在本市的合法权益受到侵犯的,可以依法通过下列途径解决:
(一)协商和解或者申请调解;
(二)申请仲裁;
(三)向侨务部门或者其他有关部门投诉;
(四)申请行政裁决、行政复议;
(五)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
(六)法律法规规定的其他途径。
第三十一条 市、区侨务部门接到华侨投诉后,对属于本部门职责范围的事项,应当及时处理并反馈结果;对不属于本部门职责范围的事项,应当及时移交有关部门办理,并告知投诉人。
对移交的投诉事项,侨务部门应当督促有关部门及时办理。有关部门接到投诉后,应当及时处理投诉并回复投诉人,同时将处理情况通报同级侨务部门。
第三十二条 国家机关及其工作人员具有违法干预、侵犯华侨投资设立企业经营管理自主权以及擅自查封、扣押华侨投资设立企业财产或者责令其停产停业等侵犯华侨合法权益行为的,对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依法给予处分;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其他组织或者个人侵犯华侨合法权益的,应当依法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
第三十三条 本条例自年月日起施行。
关于《天津市华侨权益保护条例(草案)》的说明
天津市人民政府侨务办公室 石刚
主任、副主任、秘书长、各位委员:
我受市人民政府委托,就《天津市华侨权益保护条例(草案)》〔以下简称《条例(草案)》〕作如下说明。该《条例(草案)》已于2022年9月13日经市人民政府第204次常务会议讨论通过,请予审议。
一、制定《条例(草案)》的背景情况
我国宪法第五十条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保护华侨的正当的权利和利益,保护归侨和侨眷的合法的权利和利益”。为团结广大海外侨胞和归侨侨眷致力于祖国现代化建设,鼓励、支持和引导华侨来津投资创业,参与我市社会主义现代化大都市建设,有必要开展华侨权益保护立法工作。同时,今年我市“两会”期间,数十位人大代表的提案均提出我市亟需出台《天津市华侨权益保护条例》,经过深入研究论证,市人大常委会和市政府将制定《天津市华侨权益保护条例》列入2022年度立法计划。
二、《条例(草案)》的主要内容
《条例(草案)》共33条,涵盖华侨在津生活、工作、发展各个方面,充分体现新时代侨务工作新特点和天津侨情新变化,主要规定了以下内容:
(一)明确华侨权益保护总体要求,构建多方参与工作格局。一是明确了华侨权益保护的立法目的、适用范围和基本原则,为有关主体开展华侨权益保护工作提供基本方向(第一条至第四条)。二是明确构建各级人民政府、侨务部门和有关部门及侨联的职责体系,形成工作合力(第五条、第六条)。
(二)突出对华侨基本权益的保护,充分体现以人为本。一是规定了华侨的政治权益,解决了华侨身份证明难题,规范华侨来津定居、出入境办理工作程序(第七条至第十条)。二是回应了华侨广泛关注的财产权益保护问题,分别对华侨购买房屋、征收补偿、公房租住、知识产权保护、遗产继承、接受遗赠和赠与、公益慈善捐赠作出规定(第十一条至第十五条、第二十条)。三是规定了华侨的社会保障权益,规范了华侨子女入学、社会保险和住房公积金、对华侨临时救助等(第十六条至第十九条)。
(三)鼓励华侨来津投资创业,明确相关优惠待遇。一是规定了华侨投资享受的税收优惠、政府采购、投资兴业服务和保障(第二十一条至第二十三条)。二是鼓励和引导华侨发挥人才、技术、资金等优势创新创业,并明确了享受的待遇(第二十四条、第二十五条)。三是保障华侨参加专业技术职务任职资格评审,支持华侨投资者和华侨投资企业通过信贷等方式融资(第二十六条、第二十七条)。
(四)加强对侨服务保障,切实维护华侨权益。一是对市、区政府及有关部门制定公共政策反映华侨合法利益诉求提出要求(第二十八条)。二是规定了向华侨提供信息咨询与服务,华侨合法权益受到侵害的救济途径和侨务部门处理华侨投诉的办理流程(第二十九条至第三十一条)。
《条例(草案)》连同以上说明,请一并审议。
原文链接:https://www.tjrd.gov.cn/flfg/system/2022/09/19/030025999.shtml
[免责声明] 本文来源于网络转载,仅供学习交流使用,不构成商业目的。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在30日内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处理。
最新加入
习近平在二十届中央纪...
2025-01-07全国公安刑侦部门深入...
2025-01-06最高检召开专家学者座...
2025-01-03邓立军到四川建筑职业...
2025-01-02河南睢县“志愿服务乡...
2024-12-25念好“四字诀” 写...
2024-12-24同仁市人大开展“七个...
2024-12-24同仁市扎实推进人大机...
2024-12-24自治区党委常委会召开...
2024-12-24
热门资讯
司法反腐力度空前:昨...
2020-07-09原平轩岗煤电浩然煤业...
2020-08-20辽阳县人民检察院对程...
2021-04-27新来的病人不用中药,...
2020-04-16中央重磅发声:加快错...
2021-01-13甘肃省人民代表大会常...
2020-04-16甘肃省人民代表大会常...
2020-04-16山西省人民代表大会常...
2020-04-1654起农村乱占耕地建...
2021-04-27阳奉阴违的轩岗煤电公...
2020-08-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