昌吉市人大探索全过程人民民主的基层实践
——昌吉市人大探索全过程人民民主的基层实践 “居民朋友听我讲,夏日暖阳暖心房,昌吉大地好热闹,人头攒动彩旗飘,到处一派喜洋洋,喜迎党的二十大,万名代表进万家,代表人民当好家,代表人民当——好——家......”这些日子,在庭州大地的大街小巷传唱着这样的歌谣。这首歌谣最初是昌吉市阿什里乡人大代表在“喜迎党的二十大 万名代表进万家”主题实践活动宣讲大会上用阿肯弹唱后开始传颂。 “人大代表代表人民当好家”是昌吉市对全过程人民民主的探索,已然生动实践并展现出了强大的生命力,正是这些基层人大代表的积极履职,让民主之花在庭州大地落地生根,展现出蓬勃生机。 “民主不是装饰品,不是用来做摆设的。无论是开会还是闭会期间,人大代表都要发挥作用,帮群众把好事办好、办实,真正实现全过程人民民主。”如今,到社区的“代表之家”,参加代表活动,听听老百姓的“抱怨”“吐槽”成了市人大代表常建文的习惯。 昌吉市人大常委会充分发挥人大代表“家站室”联系群众征集民意的功能,建成86个“家站室”,建强践行全过程人民民主的主阵地。将836名五级人大代表混合编组、全员编入代表之家、代表小组统一管理。以“七带头”“十个一”活动为抓手,引导人大代表常态化开展履职承诺、履职交流、述职评议、接待群众等活动。打造了“有书空间·代表大讲堂”、“微”课堂、志愿服务站、法律服务室等特色化、专业化小组,人大代表定期宣讲惠民政策、提供法律咨询、法律援助等服务。通过实践,代表“知家、想家、进家、爱家、建家、旺家”意识不断增强,实现了“代表之家”常开门、代表活动常开展、代表履职有实效。 今年,昌吉市人大结合“中央人大工作会议精神学习年”活动及自治区、州人大“喜迎党的二十大 万名代表进万家”主题实践活动,引导代表活动与村民说事日、乡镇政府副职述职评议、“街道派单、部门接单”等工作相结合,广泛开展矛盾纠纷调处、环境卫生监督等工作。 “真是谢谢你们,我们同意签署这份调解协议。通过人大代表解决我们的纠纷,不用对簿公堂,这真是太好了!”前不久,昌吉市大西渠镇幸福社区“人大代表矛盾纠纷调解室”组织人大代表成功调解了一起民间借贷纠纷案,双方当事在人大代表和法官的耐心劝导下,成功达成调解协议,握手言和。“代表之家+”矛盾纠纷调处机制也随即“出圈”,成为代表常态化履职、源头化解各类矛盾纠纷的新通道。全市依托乡镇、街道代表之家、代表工作室设立17个人大代表矛盾纠纷调解工作室,实行“人大代表+员额法官(员额检察官)+人民调解员”调处模式。130多名市、乡代表亮明身份,上半年,参与调解矛盾纠纷达110余起,化解成功率90%。 把与人大代表、人民群众保持密切联系作为践行全过程人民民主的内在要求,大力推动代表“双联系”工作。人大常委会组成人员带头示范、督促落实,推动全市各级人大掀起联系人大代表、人民群众的“大走访、大调研”热潮。常委会党组领导结合在走访调研中发现的问题,提出“双知道”,即乡镇、街道人大组织负责人要知道辖区所有代表之家活动计划;人大常委会党组领导及工委要知道乡镇、街道每月代表之家活动计划,形成工作制度推广。邀请代表列席常委会、参加“三查(察)”活动。坚持代表参与人大重点工作、重大议题、重要事项,不断拓宽代表知情知政渠道,“一府一委两院”建立联系代表机制,开展“两长、局长·代表”面对面活动。 如今,昌吉市人大工作有了身边可感可触的“温度”,代表履职有了“家门口”随处可见的平台,真正加注了源源不断的生命力,让基层人民民主有了鲜活而具体的实践。 “参与14部法规草案意见征求、组织开展32场座谈会、50余场法治宣传、发放法律法规宣传单6000余份、征求意见建议100余条、收集上报38条立法意见……”6月4日,在昌吉市北京南路街道自治区人大常委会基层立法联系点意见建议征集会上,章新华向代表们列出一串串沉甸甸的数字,这是自2020年1月设立自治区人大常委会基层立法联系点以来,他们交出的答卷。 作为北京南路街道人大组织负责人,章新华是这个立法联系点的第一位工作人员,全程参与基层立法联系工作,投身火热的全过程人民民主的基层探索中,亲眼见证联系点从无到有、联络员、信息员从一到众,群众声音从小到大,意见建议积少成多、聚沙成塔的过程。 立法联系点建立伊始,章新华向街道党组织建议招募80名具有专业知识、经验丰富、热心法治的公民担任立法信息员,聘请6家顾问单位和法律、财经两个专业人才库。建立起以信息员为主体、顾问单位和专业人才库为“两翼”的一体两翼多元工作架构,组成倾听民意的“矩阵”。还在街道“代表之家”挂上“立法建议征集办公室”的牌子,在辖区14个社区代表之家设立“立法建议征集联系点”,在每个社区的网格党支部设立“立法信息采集处”,新科园社区立法建议征集联系点设置了“民意树”,形成“立法建议征集办公室+14个立法建议征集联系点+X个立法信息采集处”立法建议征集网络,全方位、全覆盖征集民情民意。 两年来,自治区人大常委会制定《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地质环境保护条例》《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农村土地承包法>办法》《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促进政务服务便利化条例》等多部法规时公开征求公众意见。在法规草案征求意见过程中,该街道组织人才库专业人员和信息员以唠嗑、聊天的形式给老百姓解读草案条文,送法下社区,把“法言法语”转换为群众语言,用乡音普语,普及条例的重要性,收集意见建议。为了能给立法工作提供来自基层、最接地气的意见建议,立法联系点将征询意见建议座谈会开到了餐饮街区,组织立法信息员与餐饮店、便利店、小酒店等小业主、小老板们坐在一起,面对面讨论法律草案条文,现场征询意见建议。事前广泛动员、深入普及相关法律,事中搭起平台、让基层意见充分汇集,事后及时反馈、形成民主决策全链条、全流程的闭环。 经过一次次近距离的立法征询意见建议活动,老百姓纷纷感慨,百姓接地气的声音真的被上级立法机关听见,认同感、荣誉感油然而生。小小基层立法联系点,背后折射着“全过程人民民主”开门立法、广纳民意的大气象。 “基层立法联系点犹如一块吸铁石,聚拢基层百姓的心声与期盼,让民意真正成为激活高质量发展的源头活水,让每一个立法故事成为全过程人民民主的生动写照。”章新华说。 两年来,立法联系点聚焦融合基层民意直通、基层普法宣教和基层治理助力等多项职能,紧紧围绕民主立法工作进行积极的推进和探索,向自治区人大传递昌吉声音、基层建议,让联系点成为立法工作和人民群众交流互动和“鱼水相亲”的桥梁和纽带,让民主之花在基层绽放。 “人大代表是一座‘桥梁’,一头连着党委政府,一头连着群众。每一项成熟的建议,都是接地气、察民情、聚民智、惠民生的生动体现,更是践行全过程人民民主的重要一环。”说起替老百姓发声这回事,榆树沟镇人大代表潘建军颇有感触。 听到身边的群众和同事反映,S115省道横穿昌吉市中山路街道、大西渠镇、二六工镇、榆树沟镇和高新区,沿线人口密集、平行交叉路口多、车流量大,拥堵现象频发,存在交通安全隐患。他实地走访了解后和榆树沟镇人大代表摆小林等一起提交了《关于将南公园西路西延至高新区的建议》,这项建议被采纳办结。 如今,南公园西路西延到高新区的路已经修好了,正在准备通车,榆树沟镇村民往返昌吉市区就会越来越方便,交通物流方便快捷了,也会促进园区快速健康发展。作为替老百姓发声的潘建军感到欣慰而自豪。 昌吉市人大常委会落实代表建议两级交办两级督办两级答办制度,常委会领导重点督办、相关工委和办公室归口督办、邀请代表参与督办。年初与市政府召开联席会议,交办代表意见建议,签订交办书。督促“一府一委两院”分管领导牵头领办建议批评意见,形成以分管领导牵头,行政部门一把手负总责,具体承办单位办理的工作机制。以重点建议办理为抓手,将124件意见建议跟踪督办贯穿全年。市人大常委会领导重点督办代表建议5件。对办理不利的,以监督法规定的询问、质询、专项报告、特定问题调查等方式对承办部门负责人进行监督。 硬骨头、老大难,常委会领导重点牵头督办;相关工作委员会跟进督办;不满意、有瑕疵、“第三方”专家精准评估;办理好不好、成效大不大,每家责任单位量化打分测评......在一系列硬核措施的推动下,一批涉及人民群众切身利益的实际问题得到解决,切实解决了百姓关注的痛点、难点和堵点问题,回应了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代表议案建议办理工作是一个点,由点及面,反映的是昌吉市人大代表为民发声,人民的知情权、参与权、表达权、监督权落实到人大工作各方面各环节全过程,党委和政府在决策、执行、监督落实各个环节都能听到来自人民的声音,这是全过程人民民主的写照,也是社会主义最讲民主的有力证明! “昌吉市人大常委会规范‘微实事’征集、审核、交办程序,市人民政府启动‘微实事’专项资金,解决群众急难愁盼的身边事,让人大代表成为‘说话管用、办事顶用’的群众贴心人。” 这个夏天,对于人大代表马雪花来说,是个红红火火、满载而归的盛夏。市人大常委会将她和代表们收集的32件“微实事”转交政府,被列入财政预算,拨付200万元专项资金解决,项目实施惠及9个乡镇和6个街道,今年10月前项目将全部竣工。这些项目突出广泛性、代表性和普惠性,都是群众关注度高、受益面广、迫切需要解决的小事、难事、急事。 更令马雪花感到高兴的是,越来越多的“小实事”正撬动“大民生”,让每一位昌吉人拥有更多获得感和幸福感。比如,政府实施的十项惠民实事中的老旧小区的改造。“暖气不热”“没有照明”“没有监督设备”……这些问题一直是居民心里的梗。在广泛征求人民群众意见建议基础上,老旧小区改造项目被列入民生实事项目名录,交由政府组织实施,人大代表和人民群众共同监督,最终推动问题解决。全市投资1.4亿元,实施17个项目34个老旧小区改造,惠及6173户群众。 十项惠民实事里还包括新建10个全民健身运动点、完成8000余户农村清洁能源改造、新建改建9个停车场、新建少儿职业体验馆、中等职业培训学校建设项目等。市人大常委会出台《昌吉市人大常委会关于实施民生实事项目人大代表票决制度的意见》,计划推行重大民生实事项目人大代表票决制,完善“群众提、代表定、政府办、人大评”工作机制。为了最大限度地实现政府民生领域决策与群众“急难愁盼”需求精准对接、高效融合,市人大常委会让代表在民生实事项目征集阶段提前介入,项目确定前召开座谈会,征求人大代表意见,项目确定后在人代会上由代表表决通过,将民主贯穿民生实事项目征集、决定、监督、评价的全过程,推动政府决策由“为民作主”向“由民作主”转变。 目前,14个项目28个小区已开工建设。改造后的老旧小区,道路畅通、绿化优美,秩序井然有序,小区面貌焕然一新。 “小区美了、亮了,老百姓的心也亮了。”小区居民说。一句“心也亮了”,折射民主的意义。 民主与民生紧密相连,“百姓所盼的”与“政府想干的”同频共振,凸显全过程人民民主的成色与特色。 如今,全过程人民民主正融入昌吉市这座城市建设和治理的全过程、各领域,并将展现更加旺盛的活力和显著的优势。(昌吉市人大常委会办公室 杨淑花供稿) ——昌吉市人大探索全过程人民民主的基层实践 “居民朋友听我讲,夏日暖阳暖心房,昌吉大地好热闹,人头攒动彩旗飘,到处一派喜洋洋,喜迎党的二十大,万名代表进万家,代表人民当好家,代表人民当——好——家......”这些日子,在庭州大地的大街小巷传唱着这样的歌谣。这首歌谣最初是昌吉市阿什里乡人大代表在“喜迎党的二十大 万名代表进万家”主题实践活动宣讲大会上用阿肯弹唱后开始传颂。 “人大代表代表人民当好家”是昌吉市对全过程人民民主的探索,已然生动实践并展现出了强大的生命力,正是这些基层人大代表的积极履职,让民主之花在庭州大地落地生根,展现出蓬勃生机。 “民主不是装饰品,不是用来做摆设的。无论是开会还是闭会期间,人大代表都要发挥作用,帮群众把好事办好、办实,真正实现全过程人民民主。”如今,到社区的“代表之家”,参加代表活动,听听老百姓的“抱怨”“吐槽”成了市人大代表常建文的习惯。 昌吉市人大常委会充分发挥人大代表“家站室”联系群众征集民意的功能,建成86个“家站室”,建强践行全过程人民民主的主阵地。将836名五级人大代表混合编组、全员编入代表之家、代表小组统一管理。以“七带头”“十个一”活动为抓手,引导人大代表常态化开展履职承诺、履职交流、述职评议、接待群众等活动。打造了“有书空间·代表大讲堂”、“微”课堂、志愿服务站、法律服务室等特色化、专业化小组,人大代表定期宣讲惠民政策、提供法律咨询、法律援助等服务。通过实践,代表“知家、想家、进家、爱家、建家、旺家”意识不断增强,实现了“代表之家”常开门、代表活动常开展、代表履职有实效。 今年,昌吉市人大结合“中央人大工作会议精神学习年”活动及自治区、州人大“喜迎党的二十大 万名代表进万家”主题实践活动,引导代表活动与村民说事日、乡镇政府副职述职评议、“街道派单、部门接单”等工作相结合,广泛开展矛盾纠纷调处、环境卫生监督等工作。 “真是谢谢你们,我们同意签署这份调解协议。通过人大代表解决我们的纠纷,不用对簿公堂,这真是太好了!”前不久,昌吉市大西渠镇幸福社区“人大代表矛盾纠纷调解室”组织人大代表成功调解了一起民间借贷纠纷案,双方当事在人大代表和法官的耐心劝导下,成功达成调解协议,握手言和。“代表之家+”矛盾纠纷调处机制也随即“出圈”,成为代表常态化履职、源头化解各类矛盾纠纷的新通道。全市依托乡镇、街道代表之家、代表工作室设立17个人大代表矛盾纠纷调解工作室,实行“人大代表+员额法官(员额检察官)+人民调解员”调处模式。130多名市、乡代表亮明身份,上半年,参与调解矛盾纠纷达110余起,化解成功率90%。 把与人大代表、人民群众保持密切联系作为践行全过程人民民主的内在要求,大力推动代表“双联系”工作。人大常委会组成人员带头示范、督促落实,推动全市各级人大掀起联系人大代表、人民群众的“大走访、大调研”热潮。常委会党组领导结合在走访调研中发现的问题,提出“双知道”,即乡镇、街道人大组织负责人要知道辖区所有代表之家活动计划;人大常委会党组领导及工委要知道乡镇、街道每月代表之家活动计划,形成工作制度推广。邀请代表列席常委会、参加“三查(察)”活动。坚持代表参与人大重点工作、重大议题、重要事项,不断拓宽代表知情知政渠道,“一府一委两院”建立联系代表机制,开展“两长、局长·代表”面对面活动。 如今,昌吉市人大工作有了身边可感可触的“温度”,代表履职有了“家门口”随处可见的平台,真正加注了源源不断的生命力,让基层人民民主有了鲜活而具体的实践。 “参与14部法规草案意见征求、组织开展32场座谈会、50余场法治宣传、发放法律法规宣传单6000余份、征求意见建议100余条、收集上报38条立法意见……”6月4日,在昌吉市北京南路街道自治区人大常委会基层立法联系点意见建议征集会上,章新华向代表们列出一串串沉甸甸的数字,这是自2020年1月设立自治区人大常委会基层立法联系点以来,他们交出的答卷。 作为北京南路街道人大组织负责人,章新华是这个立法联系点的第一位工作人员,全程参与基层立法联系工作,投身火热的全过程人民民主的基层探索中,亲眼见证联系点从无到有、联络员、信息员从一到众,群众声音从小到大,意见建议积少成多、聚沙成塔的过程。 立法联系点建立伊始,章新华向街道党组织建议招募80名具有专业知识、经验丰富、热心法治的公民担任立法信息员,聘请6家顾问单位和法律、财经两个专业人才库。建立起以信息员为主体、顾问单位和专业人才库为“两翼”的一体两翼多元工作架构,组成倾听民意的“矩阵”。还在街道“代表之家”挂上“立法建议征集办公室”的牌子,在辖区14个社区代表之家设立“立法建议征集联系点”,在每个社区的网格党支部设立“立法信息采集处”,新科园社区立法建议征集联系点设置了“民意树”,形成“立法建议征集办公室+14个立法建议征集联系点+X个立法信息采集处”立法建议征集网络,全方位、全覆盖征集民情民意。 两年来,自治区人大常委会制定《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地质环境保护条例》《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农村土地承包法>办法》《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促进政务服务便利化条例》等多部法规时公开征求公众意见。在法规草案征求意见过程中,该街道组织人才库专业人员和信息员以唠嗑、聊天的形式给老百姓解读草案条文,送法下社区,把“法言法语”转换为群众语言,用乡音普语,普及条例的重要性,收集意见建议。为了能给立法工作提供来自基层、最接地气的意见建议,立法联系点将征询意见建议座谈会开到了餐饮街区,组织立法信息员与餐饮店、便利店、小酒店等小业主、小老板们坐在一起,面对面讨论法律草案条文,现场征询意见建议。事前广泛动员、深入普及相关法律,事中搭起平台、让基层意见充分汇集,事后及时反馈、形成民主决策全链条、全流程的闭环。 经过一次次近距离的立法征询意见建议活动,老百姓纷纷感慨,百姓接地气的声音真的被上级立法机关听见,认同感、荣誉感油然而生。小小基层立法联系点,背后折射着“全过程人民民主”开门立法、广纳民意的大气象。 “基层立法联系点犹如一块吸铁石,聚拢基层百姓的心声与期盼,让民意真正成为激活高质量发展的源头活水,让每一个立法故事成为全过程人民民主的生动写照。”章新华说。 两年来,立法联系点聚焦融合基层民意直通、基层普法宣教和基层治理助力等多项职能,紧紧围绕民主立法工作进行积极的推进和探索,向自治区人大传递昌吉声音、基层建议,让联系点成为立法工作和人民群众交流互动和“鱼水相亲”的桥梁和纽带,让民主之花在基层绽放。 “人大代表是一座‘桥梁’,一头连着党委政府,一头连着群众。每一项成熟的建议,都是接地气、察民情、聚民智、惠民生的生动体现,更是践行全过程人民民主的重要一环。”说起替老百姓发声这回事,榆树沟镇人大代表潘建军颇有感触。 听到身边的群众和同事反映,S115省道横穿昌吉市中山路街道、大西渠镇、二六工镇、榆树沟镇和高新区,沿线人口密集、平行交叉路口多、车流量大,拥堵现象频发,存在交通安全隐患。他实地走访了解后和榆树沟镇人大代表摆小林等一起提交了《关于将南公园西路西延至高新区的建议》,这项建议被采纳办结。 如今,南公园西路西延到高新区的路已经修好了,正在准备通车,榆树沟镇村民往返昌吉市区就会越来越方便,交通物流方便快捷了,也会促进园区快速健康发展。作为替老百姓发声的潘建军感到欣慰而自豪。 昌吉市人大常委会落实代表建议两级交办两级督办两级答办制度,常委会领导重点督办、相关工委和办公室归口督办、邀请代表参与督办。年初与市政府召开联席会议,交办代表意见建议,签订交办书。督促“一府一委两院”分管领导牵头领办建议批评意见,形成以分管领导牵头,行政部门一把手负总责,具体承办单位办理的工作机制。以重点建议办理为抓手,将124件意见建议跟踪督办贯穿全年。市人大常委会领导重点督办代表建议5件。对办理不利的,以监督法规定的询问、质询、专项报告、特定问题调查等方式对承办部门负责人进行监督。 硬骨头、老大难,常委会领导重点牵头督办;相关工作委员会跟进督办;不满意、有瑕疵、“第三方”专家精准评估;办理好不好、成效大不大,每家责任单位量化打分测评......在一系列硬核措施的推动下,一批涉及人民群众切身利益的实际问题得到解决,切实解决了百姓关注的痛点、难点和堵点问题,回应了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代表议案建议办理工作是一个点,由点及面,反映的是昌吉市人大代表为民发声,人民的知情权、参与权、表达权、监督权落实到人大工作各方面各环节全过程,党委和政府在决策、执行、监督落实各个环节都能听到来自人民的声音,这是全过程人民民主的写照,也是社会主义最讲民主的有力证明! “昌吉市人大常委会规范‘微实事’征集、审核、交办程序,市人民政府启动‘微实事’专项资金,解决群众急难愁盼的身边事,让人大代表成为‘说话管用、办事顶用’的群众贴心人。” 这个夏天,对于人大代表马雪花来说,是个红红火火、满载而归的盛夏。市人大常委会将她和代表们收集的32件“微实事”转交政府,被列入财政预算,拨付200万元专项资金解决,项目实施惠及9个乡镇和6个街道,今年10月前项目将全部竣工。这些项目突出广泛性、代表性和普惠性,都是群众关注度高、受益面广、迫切需要解决的小事、难事、急事。 更令马雪花感到高兴的是,越来越多的“小实事”正撬动“大民生”,让每一位昌吉人拥有更多获得感和幸福感。比如,政府实施的十项惠民实事中的老旧小区的改造。“暖气不热”“没有照明”“没有监督设备”……这些问题一直是居民心里的梗。在广泛征求人民群众意见建议基础上,老旧小区改造项目被列入民生实事项目名录,交由政府组织实施,人大代表和人民群众共同监督,最终推动问题解决。全市投资1.4亿元,实施17个项目34个老旧小区改造,惠及6173户群众。 十项惠民实事里还包括新建10个全民健身运动点、完成8000余户农村清洁能源改造、新建改建9个停车场、新建少儿职业体验馆、中等职业培训学校建设项目等。市人大常委会出台《昌吉市人大常委会关于实施民生实事项目人大代表票决制度的意见》,计划推行重大民生实事项目人大代表票决制,完善“群众提、代表定、政府办、人大评”工作机制。为了最大限度地实现政府民生领域决策与群众“急难愁盼”需求精准对接、高效融合,市人大常委会让代表在民生实事项目征集阶段提前介入,项目确定前召开座谈会,征求人大代表意见,项目确定后在人代会上由代表表决通过,将民主贯穿民生实事项目征集、决定、监督、评价的全过程,推动政府决策由“为民作主”向“由民作主”转变。 目前,14个项目28个小区已开工建设。改造后的老旧小区,道路畅通、绿化优美,秩序井然有序,小区面貌焕然一新。 “小区美了、亮了,老百姓的心也亮了。”小区居民说。一句“心也亮了”,折射民主的意义。 民主与民生紧密相连,“百姓所盼的”与“政府想干的”同频共振,凸显全过程人民民主的成色与特色。 如今,全过程人民民主正融入昌吉市这座城市建设和治理的全过程、各领域,并将展现更加旺盛的活力和显著的优势。(昌吉市人大常委会办公室 杨淑花供稿)
原文链接:http://www.xjpcsc.gov.cn/article/2317/dbhd.html
[免责声明] 本文来源于网络转载,仅供学习交流使用,不构成商业目的。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在30日内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处理。
最新加入
习近平在二十届中央纪...
2025-01-07全国公安刑侦部门深入...
2025-01-06最高检召开专家学者座...
2025-01-03邓立军到四川建筑职业...
2025-01-02河南睢县“志愿服务乡...
2024-12-25念好“四字诀” 写...
2024-12-24同仁市人大开展“七个...
2024-12-24同仁市扎实推进人大机...
2024-12-24自治区党委常委会召开...
2024-12-24
热门资讯
司法反腐力度空前:昨...
2020-07-09原平轩岗煤电浩然煤业...
2020-08-20辽阳县人民检察院对程...
2021-04-27新来的病人不用中药,...
2020-04-16中央重磅发声:加快错...
2021-01-13甘肃省人民代表大会常...
2020-04-16甘肃省人民代表大会常...
2020-04-16山西省人民代表大会常...
2020-04-1654起农村乱占耕地建...
2021-04-27阳奉阴违的轩岗煤电公...
2020-08-20